寄居蟹資訊網 台灣博物學家

施習德1998。台灣的硬殼寄居蟹。台灣博物 59: 82-94

(Shih, H.-T., 1998. The Calcinus hermit crabs of Taiwan. Taiwan Natural Science 59: 82-94.)

 

台灣的硬殼寄居蟹

 

施習德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寄居蟹,英文名稱是「Hermit crabs」,「hermit」就是「隱士」,意思是說寄居蟹像個隱居的蟹類,不時躲藏在貝殼裡面。寄居蟹屬於節肢動物甲殼類中的異尾類 (Anomurans),常見的寄居蟹可分為三大類:活額寄居蟹科 (Family Diogenidae)、寄居蟹科 (Family Paguridae) 和陸寄居蟹科 (Family Coenobitidae)。陸寄居蟹科的成體是生活在陸地上;而其他兩科都是生活在海中的,這兩科又可以利用左右兩隻螯足的大小來區分,活額寄居蟹科是左右螯同大或左螯大於右螯;而寄居蟹科則是右螯大於左螯。全世界大約有 86 800 多種的寄居蟹,台灣至 1997 年共記錄有 15 50 餘種的寄居蟹。

        基本上所有的寄居蟹都是海生的,至少它們的幼體 (Larvae) 是在海水中成長,經過一段時間的浮游時期,然後再著苗到適合的棲地;成體的陸寄居蟹雖然是棲息在熱帶海濱附近的陸地上,但仍然會回到海邊釋放幼體或尋找新殼。絕大多數的寄居蟹是攜帶貝殼移動的,但有少數種類的棲所較為特殊,例如輕石寄居蟹科 (Pylochelidae) 的寄居蟹是居住於某些非貝殼的物體 (例如岩石、竹片、海綿等的穴孔) 中;而屬於陸寄居蟹科的椰子蟹 (Birgus latro) 則只有在後期幼體和前兩年的小蟹才住在殼中,之後就裸露腹部生活了。

        寄居蟹的形態可見 1,最明顯的特徵是腹部不對稱的右旋 (為了居住在海生右旋的貝殼中),腹部柔軟,表面沒有甲殼覆蓋 (容易在貝殼中進出),且腹肢退化只剩下尾部的倒鉤 (尾節和尾肢) (可以鉤住殼軸,不被敵人拉出),其第四和第五胸足也萎縮退化 (讓身體更能縮入殼內),這些演化出來的特徵使得牠非常適合背負貝類死後所留下的空殼行動。通常從外表是分不出住在殼中寄居蟹的性別,除非是抱卵的雌性而且卵團露出於殼口外,所以一定要把牠自殼中取出才分得出性別。判斷寄居蟹的性別可由生殖孔的位置得知,雄性的生殖孔開口於第五對胸足的腰節;而雌性則在第三對胸足。

        硬殼寄居蟹屬 (Genus Calcinus) 活額寄居蟹科的一員,在形態上,屬於硬殼寄居蟹的種類都非常相似,因此有的要依據不同的顏色型式來區分。此屬寄居蟹的特徵是體色鮮豔美麗,眼柄細長,左螯表面平滑,且大於右螯,兩螯的指尖是瓷質的 (Porcellanous)

        硬殼寄居蟹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潮間帶和亞潮帶區域,特別是珊瑚礁和岩礁平台地區,牠們是大多數硬質海岸最優勢的寄居蟹種類,也是台灣海邊很容易發現的寄居蟹。由於多出現於珊瑚礁地區,所以日本稱此屬的寄居蟹為「珊瑚寄居蟹」。寄居蟹密度最高的地區通常都在珊瑚礁的潮間帶上部 (2),翻開積水處的石塊,往往都能夠發現數量不少的光掌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evimanus) 和細螯寄居蟹 (Clibanarius spp.),這些寄居蟹行動迅速,會快速的逃逸躲藏。另外由於潮池 (Tide pool) (34) 裡面的生態條件比較溫和,不會受到波浪的衝擊,低潮時也能保有水份,因此寄居蟹多會聚集在潮池的邊緣地帶,或是池裡的石塊下方。蘭嶼珊瑚礁地區高潮線的潮池 ( 5) 由於受到日照曝曬溫度很高鹽度變化也大但是仍然有塞氏硬殼寄居蟹 (C. seurati) 光掌硬殼寄居蟹棲息著。不同的硬殼寄居蟹的棲所範圍並不相同有些種類只出現在潮間帶,例如光掌硬殼寄居蟹和塞氏硬殼寄居蟹;有些則常出現在淺亞潮帶例如蓋氏硬殼寄居蟹 (C. gaimardii)關島硬殼寄居蟹 (C. guamensis)微小硬殼寄居蟹 (C. minutus)然而有些種類則是潮間帶和亞潮帶都能夠發現例如隱伏硬殼寄居蟹 (C. latens)另外有些少見的種類則是出現在淺亞潮帶以下的海底 (6),例如線足硬殼寄居蟹 (C. lineapropodus) 和優美硬殼寄居蟹 (C. pulcher)。然而,大多數的硬殼寄居蟹都是不活躍的,常會倒吊於岩石或停留在陡峭的斜坡上,在淺亞潮帶則多聚集在珊瑚枝頂端 (7),在珊瑚叢枝間的硬殼寄居蟹當感受到有干擾時,會立即縮入殼內,使自己掉落到珊瑚叢枝深處,讓敵人很難捉到牠,確是很有效的避敵行為。

        全世界約有 30 多種的硬殼寄居蟹,台灣至目前為止共記錄有 10 種的硬殼寄居蟹,分別由寺尾新 (Arata Terao) (1913),李信徹 (1969),游祥平 (1987),游祥平、符菊永 (1991),施習德、游祥平 (1995),施習德、李信徹 (1997) 所記載報導。本文介紹這 10 種硬殼寄居蟹,並提供檢索表以供種類的鑑定。在中文名稱的稱呼上,過去許多台灣新紀錄的寄居蟹,有的是直接採用日文名稱的譯名,或由描述者自行訂名的,然而這些訂名者所採用的特徵卻往往和「原始的描述」有所出入,有些甚至採用了不恰當的特徵,這類中文名稱並不恰當,也會產生同一種寄居蟹卻有不同中文名稱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主觀認定造成中文名稱的混亂,本文中所使用的寄居蟹中文名稱,乃遵循學名的原來意義來訂名。

台灣產十種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的檢索表:

  1. 左螯明顯大於右螯,左螯表面光滑。右螯背緣平滑。—————————————————————— 2
    左螯稍大於右螯。右螯背緣棘狀或突瘤狀。 —————————————————————————— 3

  2. 第二、三胸足的指節短於前節。 第二、三胸足棕色,有縱向暗色條紋;指節白色。左螯兩指和掌節遠端白色,其他部份暗棕色。————————————————————— 光掌硬殼寄居蟹 C. laevimanus
    第二、三胸足指節大約與前節等長。第二、三胸足白色,有暗灰色縱向條紋。大螯白色,各節近端較深。———————————————————————————————— 塞氏硬殼寄居蟹 C. seurati

  3. 第三胸足指節前節剛毛形成明顯的刷狀————————————————————————— 4
    第三胸足指節前節剛毛形成明顯的刷狀———————————————————————— 5

  4. 大螯兩指掌節遠端有大型突瘤第二、三胸足亮深藍色 (深橙色) 和深褐色交替的環帶—————————————————————————————————————— 秀麗硬殼寄居蟹 C. elegans
    大螯兩指掌節遠端大型突瘤第二、三胸足一致性的棕色、淡紅棕色、或暗褐色———————————————————————————————————————— 蓋氏硬殼寄居蟹 C. gaimardii

  5. 尾節左後葉邊緣有許多、右後葉則只有一棘第二、三胸足指節近端暗紅棕色,遠端白色前三胸足腕節長節深橄欖綠色和白色斑點————————————————— 隱伏硬殼寄居蟹 C. latens
    尾節兩左右後葉邊緣均有許多棘。—————————————————————————————— 6

  6. 大螯掌節內外表面均有一暗色斑點第二、三胸足前節、腕節、長節具有縱向有色斑紋或條紋。——— 7
    大螯掌節內外表面無暗色斑點第二、三胸足前節、腕節、長節具有一致性的顏色。———————— 8

  7. 第二、三胸足腕節具有類似的顏色型式。前盾前端有兩個暗色大黑斑。第二、三胸足指節和腕節玫瑰紅色前節乳白色近端縱向暗色環帶————————————— 線足硬殼寄居蟹 C. lineapropodus
    第二、三胸足腕節具有不同的顏色型式。前盾前端具有一個暗色大黑斑。除了第二胸足的腕節胭脂紅色之外,第二、第三胸足每節均有一黑色輪帶。—————————————— 優美硬殼寄居蟹 C. pulcher

  8. 大螯腕節和長節遠端帶有白的黑色第二、三胸足指節近端黑色,其他部位淡橄欖綠色眼柄近端 1/2 黑色———————————————————————————— 關島硬殼寄居蟹 C. guamensis
    大螯腕節和長節與其他節顏色相同————————————————————————————— 9

  9. 第二、三胸足指節為橙色前三胸足為白色帶有橙色斑點。眼柄為一致性的粉紅色。—————————————————————————————————————————— 微小硬殼寄居蟹 C. minutus
    第二、三胸足指節無與其他節顏色相同,前三胸足為淡綠色或乳白色眼柄橄欖褐色基部有不同程度的黑斑或者無黑斑————————————————————————— 瓦氏硬殼寄居蟹 C. vachoni

 

1. 秀麗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elegans (H. Milne Edwards1848)

(8)

        秀麗硬殼寄居蟹在台灣最早是李信徹1969 年在屏東貓鼻頭宜蘭南方澳發現的。棲息在珊瑚礁或岩礁的潮間帶到淺亞潮帶,數量並不多,居住的貝殼多屬於較大較重的。

        眼柄亮藍色,基部深褐色。大小觸角為橙色。螯足橄欖綠色或黃褐色,螯足掌節遠端和兩指背面密布白色大型突瘤,指尖白。第二、三胸足指節藍色綴有深褐色斑點,前節近、遠端亮藍色,遠端藍色部分綴有褐色點,中央為綴有藍色斑點的深褐色環帶;腕節、長節遠端為綴有藍點的深褐色,近端亮藍色;剛毛束為紫紅色。有些個體的第二、三胸足的藍色部分會轉換為橙紅色。

        分布於琉球群島、台灣、東非經印度洋到印尼、新幾內亞 (New Guinea)、夏威夷、法屬玻里尼西亞 (French Polynesia)、聖誕島 (Christmas Islands)可可斯群島 (Cocos Islands)

2. 蓋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gaimardii (H. Milne Edwards1848)

        蓋氏硬殼寄居蟹在台灣最早是在 1969 年在基隆八斗子鼻頭宜蘭南方澳台東成功屏東貓鼻頭採集發現的 (李信徹,1969)。棲息於潮間帶到淺亞潮帶;棲所範圍多變,包括岩礁平台,珊瑚,珊瑚碎石,和周圍的沙地。在淺亞潮帶數量最多,常棲息在珊瑚叢枝間和岩礁上,所居住的貝殼表面常有紫紅色的珊瑚藻 (Coralline algae) 覆蓋著,此種貝殼與周遭環境的顏色非常相近,可以提供寄居蟹良好的隱蔽色。低潮間帶偶而也可以找到單獨活動且較小的個體。蓋氏硬殼寄居蟹是墾丁地區淺亞潮帶數量最多的寄居蟹,多居住白結螺 (Drupella conus) 和岩螺屬 (Drupa spp.) 的貝殼中 (施習德,1990)

        蓋氏硬殼寄居蟹的體色在硬殼寄居蟹屬中算是較樸素的沒有特殊花紋。頭胸甲淡橄欖綠,前盾有不同大小的褐色褐色斑點。眼柄前半寶藍、後半深棕 ( 9);或是眼柄前端寶藍,再緊臨著天藍其餘部份橘色,背面為深棕色 ( 10);角膜部份為黑底綴有白點。第一、第二觸角鞭橙色。各胸足一致性的棕色 ( 9)淡紅棕色 ( 11),或深褐色 ( 12),帶有白點,第三胸足有明顯的剛毛刷。

        廣泛分布在大多數的熱帶;日本南部、台灣、東非經印度洋到印尼、新幾內亞、夏威夷、法屬玻里尼西亞、聖誕島、可可斯群島、澳洲北部。

3. 關島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guamensis Wooster1984

        關島硬殼寄居蟹 (131415) 在台灣最早是施習德、游祥平 (1995) 記錄的種類,發現地點屏東的南灣、後灣、石牛鼻。棲息在低潮間帶到淺亞潮帶的珊瑚枝叢間,常與隱伏硬殼寄居蟹、蓋氏硬殼寄居蟹、微小硬殼寄居蟹、瓦氏硬殼寄居蟹共域 (Sympatric)

        全身大致為淡橄欖綠。眼柄基半部有寬黑帶,基部淡橄欖綠。第二觸角鞭橙色。第一觸角鞭暗橄欖綠。第二、第三胸足指節黑且有一白點。螯足的腕節和長節的遠 1/3 為帶有白點的黑色。最特殊的特徵是當身體部份縮入貝殼中時,眼柄、大螯和第二、三胸足的黑色會連成一條色帶,非常明顯。

        關島硬殼寄居蟹常與隱伏硬殼寄居蟹混淆但是由其眼柄、大螯、第二、三胸足的特殊黑色環帶可以輕易辨認出。

        分布於小笠原群島 (Bonin Islands Ogasawara Islands)、台灣、夏威夷、馬里亞納 (Mariana Islands)、印尼、聖誕島、可可斯群島、澳洲西北部。

4. 光掌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evimanus (Randall1839)

        光掌硬殼寄居蟹 (161718) 在台灣是寺尾新在 1913 記錄於屏東恆春的,算是硬殼寄居蟹中最早記錄到的種類。在台灣南部珊瑚礁高潮間帶很常見的寄居蟹,只出現在高潮間帶的碎石上和岩礁凹窪處,常會離水而曝露於空氣中,由於左螯非常巨大,通常住在殼口寬大的貝殼中。高潮間帶岩礁上數量最多的是蜑螺 (Nerita spp.),體型較小,易於背負,同時殼口寬大,所以成為此種寄居蟹最常居住的貝殼。此種寄居蟹行動迅速,當翻開岩石時,常立即逃跑消失。常與綠色細螯寄居蟹 (Clibanarius virescens) 和矮小細螯寄居蟹 (Clibanarius humilis) 棲息於一處。

        頭胸甲淡橄欖綠。眼柄基部橘色、後 1/3 淡藍、前 1/3 橘色,角膜淡藍。第一觸角鞭橙色。第二觸角鞭橙色,觸角柄藍色。左螯明顯大於右螯左螯表面光滑右螯背緣平滑;左螯指節前半部的白色非常明顯,其餘部份黑褐色。第二、第三胸足指節白,接近遠端有黑褐色帶中央有暗色點前節淡橙棕色腕節和長節淡橙棕色,有縱向深棕色條紋。剛毛稀疏,呈淡黃色

        形態和顏色型式都十分類似的塞氏硬殼寄居蟹;形態上,光掌硬殼寄居蟹的第二、第三胸足的指節明顯短於前節,而塞氏硬殼寄居蟹則是等長顏色型式上,光掌硬殼寄居蟹的第二、第三胸足的腕節和長節有數條縱向深棕色條紋,而塞氏硬殼寄居蟹則是腕節外側面有一條縱向黑色條紋,長節斜向黑色條紋

        分布於日本南部、台灣、菲律賓、東非經印度洋到印尼、新幾內亞、馬里亞納、夏威夷、法屬玻里尼西亞、聖誕島、可可斯群島、澳洲北部、澳洲東面海域

5. 隱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tens (Randall1839)

        隱伏硬殼寄居蟹 (192021) 在台灣是李信徹1969 記錄於基隆八斗子貓鼻頭的。是台灣岩礁海岸很常見的種類,特別是在墾丁珊瑚礁地區更是最普遍的潮間帶寄居蟹,亞潮帶的數量也不少,最常使用的是芋螺屬 (Conus spp.) 的貝殼 (施習德,1990)在潮間帶和淺亞潮帶的數量均非常豐富,潮間帶以高潮區的岩石下方和岩礁的凹窪處有較高密度的族群;淺亞潮帶則多棲息於珊瑚叢枝間。在潮間帶常與光掌硬殼寄居蟹、綠色細螯寄居蟹、矮小細螯寄居蟹共域;在亞潮帶則常與蓋氏硬殼寄居蟹、微小硬殼寄居蟹、關島硬殼寄居蟹共處同一珊瑚枝叢上。

        身體大致為帶有白點的橄欖綠色。眼柄粉紅,角膜 (眼柄最前端) 部份為黑底綴有白點。第二觸角鞭為黃橙色。第一觸角鞭紅橙色,觸角柄藍色。第二、三胸足指節前半白色、後半黑色。

        分布於日本南部、台灣、菲律賓、東非洲、波斯灣、印度洋、印尼、新幾內亞、夏威夷、法屬玻里尼西亞、聖誕島、可可斯群島、澳洲、澳洲東面海域、塔斯曼海 (Tasman Sea)

6. 線足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ineapropodus Morgan et Forest1991

        線足硬殼寄居蟹 (22) 在台灣最早是施習德、游祥平1995 發表的新記錄種,發現地點蘭嶼。棲息於亞潮帶區域,可深達二十幾公尺,在活珊瑚,死珊瑚碎石,或岩石上都曾發現過。

        前盾前端灰橄欖綠色,有兩個暗色大黑斑;後端褪至乳白色。眼柄玫瑰紅色,前端顏色較淡。第二觸角鞭為淡橙色,第一觸角柄第三節遠端 1/3 藍色,其他節棕色大螯灰橄欖綠色兩指顏色較淡掌節內外表面均有一暗色斑點。第二、第三胸足前節、腕節、長節具有縱向有色斑紋;指節和腕節為玫瑰紅色前節乳白色近端縱向深棕色環帶長節中央背部有深棕色斑塊中央腹面則有粉紅色斑塊

        與優美硬殼寄居蟹類似,但最大的差別在於線足硬殼寄居蟹的第二、三胸足的顏色型式相同,而優美硬殼寄居蟹的第二胸足腕節為胭脂紅色第三胸足腕節則與其他部位顏色相同

        分布於琉球群島、台灣、馬里亞納群島、印尼、新幾內亞、聖誕島、可可斯群島、喀提葉群島 (Cartier Islands)

7. 微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minutus Buitendijk1937

        微小硬殼寄居蟹 (232425) 在台灣最早是游祥平 (1987) 在屏東南灣所記錄的種類。數量不多,發現於淺亞潮帶的珊瑚叢枝間,常可同時發現隱伏硬殼寄居蟹、蓋氏硬殼寄居蟹、關島硬殼寄居蟹、瓦氏硬殼寄居蟹,所居住的貝殼表面常有紫紅色的珊瑚藻覆蓋著,有時此種藻類長得過厚甚至無法分辨出貝殼的形狀,此種貝殼與周遭環境的顏色非常相近,可以提供寄居蟹良好的隱蔽色。

        全身為白色,綴有橘紅色凹點。眼柄淡粉紅,角膜部份黑底綴有白點。第二觸角鞭透明淡棕色。第一觸角鞭棕色。左螯稍大於右螯。第二、三胸足指節和前節遠端橘紅。

        分布於日本南部、台灣、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馬里亞納、帛琉 (Palau)、西加羅林群島 (West Caroline Islands)、聖誕島、可可斯群島澳洲北部

8. 優美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pulcher Forest1958

        優美硬殼寄居蟹 (262728) 在台灣是施習德、游祥平首先於 1995 年在屏東南灣所發表的新記錄種。這是非常稀少的種類,只在水肺潛水時在五至十公尺水深的亞潮帶大塊岩石上發現過。

        前盾前端灰橄欖綠色,有一個暗色大黑斑;後端褪至乳白色。眼柄基半部胭脂紅,遠半白色。第二觸角鞭橙。第一觸角鞭橙,觸角柄藍色。腹部紫紅色。螯足青色,指節白,掌節背腹面中央有暗色斑塊。第二、三胸足有短條狀黃、褐色斑紋相間,除第二胸足腕節為胭脂紅色外,其餘各節均有黑色環帶。

        分布於台灣、越南帛琉印尼可可斯群島澳洲西北部

9. 塞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seurati Forest1951

        塞氏硬殼寄居蟹 (293031) 在台灣的最早正式發表記錄是游祥平、符菊永 (1991) 蘭嶼採集的。然而,由於鑑定上的錯誤文獻中有關塞氏硬殼寄居蟹記載顯然都是瓦氏硬殼寄居蟹的誤判同時許多台灣的圖鑑也把瓦氏硬殼寄居蟹誤認為塞氏硬殼寄居蟹 (施習德、李信徹1997)。因此文獻中記載產於日本的塞氏硬殼寄居蟹都是錯誤的記錄,日本至今尚此種的記錄報告。同時塞氏硬殼寄居蟹在台灣也僅產於蘭嶼島上,棲息於高潮間帶的珊瑚礁潮池中 ( 6),就現有的文獻記錄,蘭嶼是塞氏硬殼寄居蟹在全世界地理分布上的北限 (施習德、李信徹1997)

        前盾乳白色,有 2 條縱向灰綠色條紋。眼柄基部綠橙色,中央為天藍色寬環帶遠端為綠橙色至橙色。第一觸角柄近端節乳白,有淡灰綠斑點觸角柄遠端節觸角鞭橙色觸角鞭橙色左螯巨大明顯大於右螯掌節乳白腕節灰青色第二、第三胸足指節乳白近端和近遠端有綠棕色帶尖端淡藍爪暗紅棕色腕節有一縱向綠棕色條紋長節則有斜向條紋胸足的剛毛基部紅,遠端為淡紅

        分布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因此是一種熱帶性分布的種類 (Tropicopolitan species)。分布於台灣、夏威夷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 (Marshall Islands)、索馬利亞 (Somalia)聖誕島可可斯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澳洲西部

10. 瓦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vachoni Forest1958

        瓦氏硬殼寄居蟹 (32333435) 是台灣 1997 年的新記錄種 (施習德、李信徹,1997)發現地點在屏東後灣。棲息在低潮間帶岩石下方至淺亞潮帶珊瑚枝上、珊瑚礁、岩礁。體型較同屬其他種類為小,非常害羞,以加熱方式逐出所住貝殼時,很容易被燒死在殼中。

        瓦氏硬殼寄居蟹的體色是最樸素的,全身為乳白或淡青色無特殊斑紋。頭胸甲前半乳白,後半紫紅色,頭胸甲中央有兩小黑點。眼柄淡紫紅色,眼柄基部有不同大小的黑色斑塊,但亦有無黑斑的個體小型個體的黑色則幾乎佔滿整個眼柄 (35)。第二觸角鞭橙紅。第一觸角柄藍色,第二節棕黑色鞭淡橙色左螯稍大於右螯;螯足兩指乳白,其餘灰綠色第二、胸足均為乳白色胸足指節和前節的剛毛比第胸足的濃密

        分布於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越南、模里西斯 (Mauritius)澳洲北部

參考文獻

 

● 圖說:

1. 寄居蟹的外部形態圖。以隱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tens 例。

2. 珊瑚礁的潮間帶積水石塊下方,是寄居蟹族群密度最高的地方。

3. 潮池裡面的生態條件比較溫和,不會受到波浪的衝擊,低潮時也能保有水份,另外擁有豐富的藻類,可提供大量潮間帶動物基本的食物,因此池邊就有許多的寄居蟹棲息著

4. 潮間帶低處的深潮池生態比較接近亞潮帶,常可以發現亞潮帶的物種

5. 蘭嶼珊瑚礁地區高潮線的潮池雖然溫度很高但是仍有塞氏硬殼寄居蟹和光掌硬殼寄居蟹棲息

6. 珊瑚礁亞潮帶的海底有少數稀有的硬殼寄居蟹。

7. 亞潮帶的寄居蟹大多聚集在珊瑚枝的頂端常可以同時發現許多種類共域

8. 秀麗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elegans (H. Milne Edwards1848)

9. 蓋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gaimardii (H. Milne Edwards1848)。眼柄前半寶藍、後半深棕的個體。

10. 蓋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gaimardii (H. Milne Edwards1848)眼柄前端寶藍,再緊臨著天藍其餘部份橘色,背面為深棕色,這是另一類體變異

11. 蓋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gaimardii (H. Milne Edwards1848)。體色呈現淡紅棕色的個體。

12. 蓋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gaimardii (H. Milne Edwards1848)。體色較黑褐的個體。

13. 關島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guamensis Wooster1984 的腹部為紫紅色。

14. 關島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guamensis Wooster1984 正面特寫

15. 關島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guamensis Wooster1984 眼柄基半部有寬黑帶。

16. 光掌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evimanus (Randall1839)

17. 光掌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evimanus (Randall1839)

18. 光掌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evimanus (Randall1839) 多住在殼口寬大的貝殼中。

19. 隱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tens (Randall1839)

20. 隱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tens (Randall1839)

21. 隱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atens (Randall1839)

22. 線足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lineapropodus Morgan et Forest1991(何平合攝影)

23. 微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minutus Buitendijk1937 全身乳白散布橘色小斑點棲息於淺亞潮帶珊瑚枝頂端

24. 微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minutus Buitendijk1937

25. 微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minutus Buitendijk1937

26. 優美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pulcher Forest1958 較深水域海底所發現的第二胸足腕節為胭脂紅色第三胸足的腕節則沒有活體的腹部為紫紅色。

27. 優美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pulcher Forest1958

28. 浸泡過酒精的優美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pulcher Forest1958,褪了些顏色,但顏色型式還是十分明顯

29. 塞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seurati Forest1951 左螯巨大第二、三胸足有深色條紋目前台灣僅在蘭嶼島上發現過

30. 塞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seurati Forest1951 多棲息在殼口寬大的蜑螺類殼中。

31. 塞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seurati Forest1951 步足尖端特寫步足腹面有紅色的剛毛

32. 瓦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vachoni Forest1958 全身乳白,無特殊顏色或斑紋腹部呈現紫紅色

33. 瓦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vachoni Forest1958 正面特寫

34. 幼小的瓦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vachoni Forest1958

35. 瓦氏硬殼寄居蟹 Calcinus vachoni Forest1958 眼柄變異 A E 顯示眼柄基部的黑色斑塊從無到幾乎佔滿整個眼柄 E 的個體為小型個體 (前盾長 = 1.4 mm)。引用自施習德、李信徹 (1997)

Copyright © 2001 Hsi-Te Shih


寄居蟹資訊網 台灣博物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