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本文

台灣招潮的研究歷史

(The Study History of Uca formosensis)

        台灣招潮最早是在 19182 月由牧茂市郎彰化鹿港首先採獲的。之後,並陸續採集到,其中北師學生於 1919 年在彰化鹿港所採得的標本,由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技師大島正滿轉送到美國國家博物館,經 Mary J. Rathbun 鑑定並在 1921 年發表為新種,因此台灣招潮的模式標本產地是彰化鹿港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對於這個少見的台灣特有種螃蟹的了解,似乎僅止於他的形態,以及歷年來在台灣的分布情形,進一步的自然史資料則幾乎沒有。牧茂市郎土屋寬的「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報告:台灣產十腳類圖說」 (1923) ( 1) 記錄台灣招潮產於宜蘭新庄仔 (今高雄永安)鹿港 (2);佐藤隼夫 (1936ab) 記載產於台南安平酒井恆 (1939) 描述高橋定衛淡水所採集的標本;堀川安市 (1940) 在鹿港採集到標本;林朝棨 (1949) 在鹿港澎湖採集到標本;蘇宏仁呂光洋 (1984) 在淡水竹圍紅樹林採集到標本;張寶連 (1984) 記錄淡水新竹三姓橋彰化芳苑嘉義東石施習德 (1988) 記錄彰化伸港的台灣招潮數量龐大;黃榮富等 (1989) 在宜蘭蘭陽溪台中梧棲台南七股採集;福井康雄等 (1989) 在伸港台南北門採集;史金燾等 (1991) 再次記錄到竹圍的台灣招潮 (以上文獻請參見施習德 (1994));吳忠信 (1992) 發現新竹香山地區有台灣招潮;劉烘昌、李家維 (1994) 則曾估計香山地區的台灣招潮數量。

fig_1.jpg (15456 bytes)

1.「台灣產十腳類圖說」

("A monograph of the decapod Crustacea of Formosa" published in 1923.)

fig_2.jpg (74783 bytes)

2 . 1923 年「台灣產十腳類圖說」中所附的台灣招潮背面圖以及大螯的特寫這是台灣招潮最早出現的照片。

(Pictures of the dorsal view of Uca formosensis, which is the earliest picture found of this species, copied from the plate of "A monograph of the decapod Crustacea of Formosa" (1923).)

        由於形態上的類似,吳榮聰等 (1962) 在淡水發現的一隻雌性台灣招潮,根據文中敘述,應該是弧邊招潮 (Uca arcuata) 的誤認;而以畢生研究世界的招潮蟹而聞名的 Jocelyn Crane,在 1963 年的 4 月末到 5 月,曾經前往淡水採集,但未能發現台灣招潮,因此她在 1975 年出版的鉅著「世界的招潮蟹」 (Fiddler Crabs of the World) ( 3) 中對台灣招潮的敘述,只能根據 Mary J. Rathbun 收藏在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的標本,以及酒井恆所贈送的標本做形態上的描述;關於 Crane 未能在淡水地區發現台灣招潮的原因則在後文會有所探討。

fig_3.jpg (56542 bytes)

 

3. Jocelyn Crane 所寫的「世界的招潮蟹」(1975) 一書。

(The monograph of "Fiddler Crabs of the World" by Jocelyn Crane (1975))

對於台灣招潮自然史的觀察記錄,在 1990 年以前,只有高橋定衛 ( 4) 曾經對淡水地區的台灣招潮做過一些行為和生態方面的觀察 (1934ab1935)。他發現這種招潮蟹在淡水河河口泥土質區和草原區的數量較多,在黏土質較多的泥灘地和草原植被區的台灣招潮密度,每平方公尺約有 2-3 隻;當人們走近到 10-15 公尺就會有所警覺,離洞通常不會超過 3-5 公尺;在沙蟹科裡,台灣招潮的攻擊性算是最強的,同時攻擊行為發達;在洞穴構造上,台灣招潮的洞穴內部和大眼蟹屬 (Macrophthalmus) 的蟹類一樣,都非常的複雜,偶而不同個體間的洞穴會相通。1991 年以後則只有李曉易對其行為和生態做了較進一步的研究,她在彰化伸港進行生態和行為的觀察,研究項目包括攝食行為、交配行為、揮舞展示、領域行為、活動概況、封洞行為、洞穴型式;並確認揮舞方式屬於垂直式 ( 5) 的。雌雄數目比例為 12

fig_4.jpg (125082 bytes)

4. 高橋定衛第一位研究台灣招潮生態行為的人。照片翻拍自 1939 岡阪嘉憲編輯的「高橋定衛君追悼錄」。

(Sadae Takahasi, the first man who studied the ecology and behavior of Uca formosensis.)

fig_5.jpg (53394 bytes)

5. 台灣招潮的垂直式揮舞。

(The vertical waving behavior of Uca formosensis.)

        作者為了要解開台灣招潮的神秘面紗,經由 3 年來 (1994 年到 1997 年) 前往台灣本島、離島各地海岸對台灣招潮進行分布、生態、行為的調查,在此把部份觀察結果寫成此初步報導,正式學術報告則待日後發表。

回到本文

Copyright © 2008 Hsi-Te Sh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