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資訊網 | 台灣博物學家 |
● 本文原載於 2005 年 5 月 16 日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把寄居蟹還給大地
施習德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眼前卻仍可見到街頭小販兜售著由海邊溼地捕捉的海珍珠(和尚蟹)、水族店販賣著棲息於山林間的淡水蟹與陸蟹、寵物店吹噓著寄居蟹可以活很多年還掛保固…,日前甚至還有媒體刊出專欄,指導民眾捕捉野生寄居蟹販賣牟利,此景除了讓我們看到台灣民眾的短視之外,也反映出多年來保育生態教育的失敗。
在心痛與灰心之餘,筆者在此提出呼籲,仍舊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愛它,就不要養它」!
陸寄居蟹的成員包括椰子蟹與陸寄居蟹,椰子蟹在我國已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然而,不像日本陸寄居蟹幸運的受到政府的保護,台灣的陸寄居蟹還不幸被商人相中,成為近來另一波繼水母、小丑魚熱之後的養殖歪風,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
野生動物的定義就在於它是生存於野外自然環境當中的生物,在無法以人工繁殖的情況之下,家中飼養了一隻,意味著野外就短少了一隻。陸寄居蟹在海岸生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除了扮演碎食者的清道夫角色之外,也間接負有傳播海濱植物種子的責任,更是一個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指標。海岸林一次短少大量的寄居蟹後,其生態食物鏈可能就此打斷,族群也可能從此一蹶不振而滅絕。
對寄居蟹,我們如此短視的竭澤而漁,相信當台灣陸寄居蟹消失之後,在暴利引誘之下,還會繼續自菲律賓等地進口,而讓國際保育人士更加憎恨台灣這個貪婪之島。在生態多樣性的考量之下,商人們或許應該以研究紅龍魚的精神去人工繁殖寄居蟹,而非不斷的由大自然捕抓殆盡。
在台灣,當寄居蟹演化成居住在貝殼內的習性後,原以為從此可以過著到處有家可住、四處流浪的日子。沒想到近年來,商人為了興建海濱遊樂區、別墅、飯店,砍伐了廣大的海岸林,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而在海邊玩樂的人們則頻繁的撿拾貝殼當作雅興,卻讓寄居蟹無殼可住,只能被迫住在養樂多罐、斷裂酒瓶或洗髮精罐蓋內。
然而,其悲慘的命運似乎還未能終止,在一次次數千隻的寄居蟹家族從南台灣的海岸林被捕捉販售到北台灣時,這個寶島的居民已經成為它們種族的終結者。
當寄居蟹被困在籠中供人觀賞時,能做的或許只有逃跑,它不斷的在狹小的空間中走動,搔刮著水族缸壁想逃離,飼主們是否思考過,它其實很想回到它的棲息地。夜深人靜時,它在貝殼裡或許會發出摩擦的悲鳴聲,思念著它在野外的同伴們,但在人類自私的圈養下,寄居蟹只有慢慢等死一途。
在人們狠心剝奪寄居蟹與大地母親聯繫時,如何還能夠富有感情的告訴你的寵物:好好活著吧,我很愛護你,你一定會過著幸福快樂日子,這與從販嬰集團手中購買小孩的行為有何不同?難道你能夠問心無愧的教育下一代:「我把寄居蟹從母親的懷抱裡買來,但我會好好照顧它!」
寄居蟹的母親是大地、是大海,不是你我,請把它們歸還給大自然吧!
(作者為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Copyright © 2006 Hsi-Te Shih
寄居蟹資訊網 | 台灣博物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