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師院學報, 1999, 10 期, 201~214 頁
蘭嶼漁人部落潮間帶螃蟹文化之調查研究
劉炯鍚、黃春菱、蘇峰民、董美妹、施習德
本調查研究自 1998 年一月至六月期間, 在蘭嶼漁人部落的潮間帶海岸內共採集 6 科 25 種的螃蟹。根據訪談結果, 每種螃蟹均有雅美族的稱呼, 名稱的來源, 9 種與螃蟹的外觀有關, 3 種源於對螃蟹行為的觀察, 5 種具有正統、長壽、娶到好妻、詛咒、陷害等象徵意義, 8 種僅知其名, 不知其意。雅美族採集螃蟹的地點集中在珊瑚礁岸, 男女皆可採集, 但以婦女較多, 採集的地點、種類和時機常與信仰有關。採到的螃蟹主要為食用, 25 種蟹類中, 有 19 種可食, 但各種螃蟹因人的年齡、性別、懷孕與否、產後時間等而多有禁忌或食用的順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孕婦吃食螃蟹的信仰, 在吃食各種螃蟹放置於同一盤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順序, 依序是長趾方蟹、瘤突斜紋蟹、白紋方蟹、細紋方蟹, 其他種類在最後食用, 並忌食肢體不完整的蟹類。 關鍵字: 蘭嶼、原住民、螃蟹、文化、民族生態學。
前 言
民族生態學 (Ethnoecology) 是研究地方族群與自然環境中生物等的互動關係 (Martin, 1995) 。人類與生物間互動關係的形成受歷史、物理環境、人類社會和生物本身性質的影響 (Alcorn, 1995) 。相對於尚未遭文明侵擾的原住民生活區, 當今文明社會所維持的人口數對環境的傷害甚大 (Roosevelt, 1985) 。環保已成為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議題, 原住民與野生物、環境的關係受到高度的重視與肯定, 聯合國 1992 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會議中宣言之一「原住民的知識和傳統習慣在環境管理和發展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各國應承認並妥善維護他們的特性、文化和利益, 並使他們能參與永續發展」 (聯合國, 1993) 。因此, 民族生態學的調查研究不僅在記錄過去人類與生態環境的關係而已, 還對人類的永續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蘭嶼地區有關民族生態學的研究較台灣本島諸族為多, 鹿野忠雄 (1930; 1938a, b; 1941a, b; 1946) 開始記錄蘭嶼的動植物語彙多達二百多種, 並用以比較雅美族與其他民族間的親緣關係。奧田彧等 (1941) 曾調查其農作物、食用、藥用、纖維、建材、洗髮、飼料、刺激品等植物。Beauclair (1958) 研究雅美族的武器, 列出所用的7種有關植物。衛惠林、劉斌雄 (1962) 整理前人研究後, 特別強調除了主要食糧是農作物外, 其他大部分生活需要靠野生植物, 而且利用也很細密。鄭惠英 (1982) 在「雅美的大船文化」一文中, 繼鹿野忠雄的報告後, 對雅美族建造大船的過程, 更為詳盡, 並記錄了過程中47種有關的植物。徐瀛洲 (1982) 對於蘭嶼人捕捉遷移性魚類的活動與魚類種類有詳細的記載, 張燦穩 (1991) 詳盡描述蘭嶼椰油村漁場利用的形態及漁法, 在其論文後面, 並附上 422 種魚類與 40 種螃蟹的雅美族語彙。鄭漢文 (1996) 整理前人的研究, 加上自己收集的資料, 累計了 210 種具有民俗意義的維管束植物。
總計有關蘭嶼民族生物的研究, 發現集中於農作物、野生植物、家畜及魚類。有關底棲無脊椎動物及藻類等的仍無相關的民族生物調查, 是否這些生物較無利用價值呢?董森永 (1997) 在蘭嶼漁人部落的歲時祭儀中, 特別有螃蟹祭、第二次螃蟹祭, 「螃蟹祭 (Minganangana) 就是妻子慰勞丈夫捕魚的辛苦, 族人很久以前就指定這個日子慰勞丈夫、給丈夫吃最好的東西, 有芋頭糕有螃蟹」。「丈夫很辛苦划船釣飛魚和鬼頭刀, 這期間妻子到處找螃蟹貯存在鍋裡飼養為了今天食用」。根據第三作者董美妹小姐 (雅美名為希.滿棒) 在漁人部落的生活經驗, 螃蟹是他們婦女經常捕獵的對象, 因此我們乃以螃蟹為調查研究的主題。自 1998 年一月至六月間先後由漁人部落的廖謝玉美、顏文花、林惠貞三位女士及謝加雄、楊進展兩位先生, 帶領調查人員到現場採集螃蟹, 並接受訪談, 在此也要特別感謝他們對本文的貢獻。
研究地點描述
蘭嶼位於台灣東南方外海, 與本島最近距離約49海湹, 行政上屬台東縣蘭嶼鄉。蘭嶼島上的住民幾乎都是雅美族, 或稱達悟族。島上有紅頭、漁人、椰油、朗島、東清、野銀六個部落, 每一部落都是一個自主的單元。其中, 漁人部落, 雅美名為 Iratay, 在行政上屬紅頭村, 位於蘭嶼島的西南方, 目前人口約五、六百人。部落領域界限北自椰油南溪, 南至漁人溪, 往山上的領域則無明顯界限 (衛惠林、劉斌雄, 1962) 。漁人部落位於河口沖積扇, 海拔高度位於 15 至 35 公尺間, 平均坡度 6°, 聚落縱深 205 公尺, 離部落的港口 110 公尺 (林綱偉, 1986) 。漁人部落的海岸除了椰油南溪往南的一小部分及靠近漁人溪的一部分為礫石外, 其餘大部分多是珊瑚礁岩。
結 果
本調查所採集的蟹類根據黃娟娟與游祥平 (1980)、游祥平 (1985)、黃榮富 (1989)、Dai & Yang (1991)、王嘉祥與劉烘昌 (1996) 及游祥平與黃榮富 (1997) 有關螃蟹的圖鑑和採集報告, 共有6科25種的螃蟹, 如表一, 本文再就其雅美族語彙、採集方式及生活意義說明於後。
螃蟹的雅美名稱統稱 Kalang, 各種螃蟹另有名稱。螃蟹的名稱因外表而命名者有 9 種, 如司氏酋婦蟹稱為 Kaprupru, 因其殼上有一粒粒的突起, 而得名。廣闊愛潔蟹, 稱為 Katatavaen, 因外型較其他螃蟹肥胖, 而得 Katatavaen (肥胖) 之名。花瓣蟹類稱為 KarcirciP, 是穴之意, 指牠的螯在彎曲時如穴而得名。連額短槳蟹稱為 Alimangu, 牠的螯很利, 很會夾人, 所以被命名為最會咬人的蟹, 在雅美的傳說中有人利用它對付半夜來偷取食物的魔鬼。另有五種螃蟹因長相奇怪, 看起來很可怕而得給予 anitu 的尾名, anitu 為魔鬼之意, 包括斜紋蟹類稱為 kanatui nu anitu, 火紅皺蟹與肝葉饅頭蟹均稱為 Cinem nu anitu, 肉球皺蟹稱為 CituR nu anitu, 光輝瘤蟹稱為 Nanadang nu anitu。
表一、蘭嶼漁人部落雅美族的潮間帶螃蟹文化一覽表
科 名 |
學 名 |
中文名稱 |
雅 美 名 稱 |
價值 |
食 用 禁 忌 |
方蟹科 |
Geograpsus crinipes |
毛足陸方蟹 |
Kakamaw |
可食 |
只有老人可食用 |
方蟹科 |
Ngungyud a Kalang |
可食 |
孕婦:各種螃蟹同盤時, 第三個食用 |
||
方蟹科 |
Grapsus longitarsis |
長趾方蟹 |
Palatpatan |
可食 |
孕婦:各種螃蟹同盤時, 第一個食用 |
方蟹科 |
Grapsus tenuicrustatus |
細紋方蟹 |
Valakawan |
可食 |
孕婦:各種螃蟹同盤時, 第四個食用 |
方蟹科 |
Pachygrapsus minutus |
小厚紋蟹 |
Ngangalepkep |
可食 |
無禁忌 |
方蟹科 |
Pachygrapsus plicatus |
褶痕厚紋蟹 |
Kaiipet |
可食 |
男人不可食用 |
方蟹科 |
CinRa |
可食 |
育嬰婦:小孩滿20歲方可食用 |
||
方蟹科 |
Plagusia sp. |
斜紋蟹類 |
Kanatui nu anitu |
不食 |
|
方蟹科 |
Plagusia tuberculata |
瘤突斜紋蟹 |
Kanatui (MaRadpet) |
可食 |
孕婦:各種螃蟹同盤時, 第二個食用。育嬰婦:小孩滿週歲方可食用 |
哲蟹科 |
Eriphia sebana |
光手酋婦蟹 |
Mavala su mata |
可食 |
男人不可食用 |
哲蟹科 |
Eriphia smithi |
司氏酋婦蟹 |
Kaprupru |
可食 |
只有老人可食用 |
哲蟹科 |
Lydia annulipes |
環紋金沙蟹 |
Kaluluk |
可食 |
無禁忌 |
扇蟹科 |
Atergatus latissimus |
廣闊愛潔蟹 |
Katatavaen |
可食 |
孕婦及育嬰婦不可食用 |
扇蟹科 |
Daira perlata |
廣闊疣扇蟹 |
Cinem |
可食 |
無禁忌 |
扇蟹科 |
Lachnopdus didentatus |
雙齒毛足蟹 |
Nanadang |
可食 |
孕婦及育嬰婦不可食用 |
扇蟹科 |
Cinem nu anitu |
不食 |
|
||
扇蟹科 |
CituR nu anitu |
不食 |
|
||
扇蟹科 |
Phymodius nitidus |
光輝瘤蟹 |
Nanadang nu anitu |
不食 |
|
扇蟹科 |
Xanthias lividus |
灰青近扇蟹 |
Katu |
不食 |
有毒 |
扇蟹科 |
CituR |
可食 |
只有老人可食用 |
||
梭子蟹科 |
Liomera sp. |
花瓣蟹類 |
KarcirciP |
可食 |
只有老人可食用 |
梭子蟹科 |
Thalamita prymna |
底棲短槳蟹 |
Taripcipan |
可食 |
無禁忌 |
梭子蟹科 |
Thalamita wakensis |
連額短槳蟹 |
Alimangu |
可食 |
無禁忌 |
瓢蟹科 |
Carpilius convexus |
隆背瓢蟹 |
Civet |
可食 |
男人不可食用 |
饅頭蟹科 |
Calappa hepatica |
肝葉饅頭蟹 |
Cinem nu anitu |
不食 |
|
螃蟹的名稱
螃蟹名稱根據行為命名的有 3 種, 包括小厚紋蟹稱為 Ngangalepkep, 為懶惰之意, 小厚紋蟹常常縮著不動, 看起來很懶惰而得名。瘤突斜紋蟹有二個雅美名稱 Kanatui 和 MaRadpet; Kanatui 之意是指瘤突斜紋蟹在浪大時可以跑得很快, 浪小時則跑不快; 另一名稱 MaRadpet 是繞的意思, 形容它很常繞著岩石跑, 很不好捕捉。底棲短槳蟹稱 Taripcipan, 是兇的意思, 指底棲短槳蟹在看到人時, 會舉起其利螯夾擊, 看起來很兇。
以象徵意義或食用法等命名者共 5 種。白紋方蟹稱為 Ngungyud a Kalang, 代表它是最正統、最原始的螃蟹。長趾方蟹稱為 Palatpatan, Palatpatan 是很好的祝福用語, 象徵小孩在未來會娶到一個好老婆。裸掌盾牌蟹稱為 CinRa, 則是因其烹煮時, 需將烹煮的水煮乾才可食用的方法而得名。有時也用此語, 咀咒他人, 會如此蟹一樣, 水枯而死。環紋金沙蟹稱為 Kaluluk, 此語的形容詞為 Maluluk, 是長壽之意, 所以捉到環紋金沙蟹表示非常的幸運, 因它是最好的祝福用語。隆背瓢蟹稱為 Civet, 有陷害他人的意思。
只知名稱, 不知其名稱意義的螃蟹有 8 種, 有毛足陸方蟹稱為 Kakamaw, 光手酋婦蟹稱為 Mavala su mata, 細紋方蟹稱為 Valakawan, 摺痕厚紋蟹稱為 Kaiipet, 雙齒毛足蟹稱為 Nanadang, 灰青近扇蟹稱為 Katu, 銅鑄熟若蟹稱為 CituR, 廣闊疣扇蟹稱為 Cinem。
螃蟹的採集
海岸採集為漁人部落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由椰油南溪礫石區往南至機場北端, 再由機場南端延伸至漁人部落傳統碼頭的珊瑚礁岩區是主要的採集區。機場的沿岸因機場的建立, 珊瑚礁岩遭到破壞, 且常常有瘋狗浪出現, 採集時較為危險, 所以通常不到此區進行採集。由漁人部落的傳統碼頭至大八代灣之間的珊瑚礁岩區, 海岸林樹木茂盛, 為漁人部落的傳統墳場, 雅美人對墳場有很大的禁忌, 認為那是惡靈居住的地方, 如果進入會有惡靈附身或招來惡靈的陷害, 導致身體不適, 甚至死亡, 所以此區幾乎沒有人在此進行採集。
漁人部落的採集地點, 並非只局限於漁人部落的潮間帶, 他們也會到蘭嶼島的北邊進行採集。在調查期間, 曾發現有其他部落的婦女至漁人部落的潮間帶採集。他們多在退潮時的潮間帶潮池或飛沫區進行採集, 如天氣不好或風浪過大時則不會去。在白天他們大多是獨自一個人, 晚上因危險性較高, 常會邀伴同行。晚上由於螃蟹受到燈光的照射, 會受驚嚇而停在原地, 較容易捕捉, 所以採集大都在晚上進行。結伴同行時, 他們會將各自所採集到的螃蟹集合起來, 平均分配, 共享成果。
採集用具仍是以傳統用具為主, 用網袋 (Kazai) 收集採集到的螃蟹; 用鐵鉤 (laladang; nanaw) 將躲在洞穴中的螃蟹鉤出或釣出; 以起子 (suswat) 將躲在穴中的螃蟹趕出; 以鐵棒 (Tatangtang) 將礁岩打碎, 以取出躲在岩穴中的螃蟹; 石頭 (Vatu) 的功用同鐵棒; 手電筒 (Dingki) 用於夜間採集時照明及捕捉螃蟹時使用。
根據訪談並非只有婦女才會去潮間帶採集, 男人亦會, 不過男人的主要工作仍是以捕魚為主, 尤其是捕捉飛魚。男人在婦女懷孕或育嬰時至潮間帶採集, 通常在小孩剛出生後四至五天, 這一次的採集必須一定要捉到細紋方蟹 (Valakawan), 如沒有, 表示小孩將會夭折, 且如能第一眼即看見環紋金沙蟹 (Kaluluk)、長趾方蟹 (Palatpatan) 及蜑螺 (KuRvuRvan), 表示他的小孩得到很好的祝福。表示其小孩會如環紋金沙蟹 (Kaluluk) 的名字一樣--長壽; 而長趾方蟹 (Palatpatan) 則是祝福小孩能像此蟹一樣的勤快、有精神。但是如第一眼即看到四肢不完整的螃蟹、或海鰻或醜陋的海洋生物, 表示他的小孩容易早夭, 或者未來將會遭遇不幸或不順的象徵。
婦女採集時亦有一些禁忌, 如育嬰婦在小孩滿週歲以後, 第一次至潮間帶捉螃蟹, 需穿著披風禮服。且採集完時需在海邊呼喚她的小孩的名字, 以便召回小孩的靈魂。而且在她回到家中時, 小孩必須要有打噴嚏的現象, 才表示小孩的靈魂有回到家中, 否則母親必須繼續至海邊召喚其靈魂, 直到小孩打噴嚏為止。現在的採集, 已沒有這麼多的禁忌了。由於青年人外流, 只剩下高齡的婦女會至海邊採集, 年輕的婦女只在無聊時或一時興起, 才會至海邊採集, 否則大多於每週六到東清部落的黃昏市場用錢購買。
螃蟹的物質利用
螃蟹除了蟹肉可用來作餌鉤魚, 其螯可為小孩的玩具之外, 最重要的價值是在於食用。本次調查的螃蟹中, 可食用的有毛足陸方蟹(Kakamaw)、司氏酋婦蟹 (Kaprupru)、花瓣蟹類 (KarcirciP)、雙齒毛足蟹 (Nanadang)、銅鑄熟若蟹 (CituR)、裸掌盾牌蟹 (CinRa)、廣闊愛潔蟹 (Katatavaen)、長趾方蟹 (Palatpatan) )、瘤突斜紋蟹 (Kanatui)、白紋方蟹 (Ngungyud a Kalang)、細紋方蟹 (Valakawan)、連額短槳蟹 (Alimangu)、褶痕厚紋蟹 (Kaiipet)、光手酋婦蟹 (Mavala su mata)、隆背瓢蟹 (Civet)、廣闊疣扇蟹 (Cinem)、環紋金沙蟹 (Kaluluk)、小厚紋蟹 (Ngangalepkep)、司氏酋婦蟹 (Kaprupru) 等十九種。雖然這些螃蟹可食用, 但隨著食用者的性別、年齡的不同各有其食用的禁忌。
孕婦是使雅美族群得以延續下去的重要人物, 故在食用螃蟹時的禁忌特別多。忌食者有7種, 包括食用時口感不好, 或會有澀麻感覺者 5 種, 如毛足陸方蟹 (Kakamaw)、司氏酋婦蟹 (Kaprupru)、花瓣蟹類 (KarcirciP)、雙齒毛足蟹 (Nanadang)、銅鑄熟若蟹 (CituR) 。又形狀長得不好看者2種, 如裸掌盾牌蟹 (CinRa)、廣闊愛潔蟹 (Katatavaen) 。另外, 孕婦食用螃蟹的過程也有禁忌,, 如在食用一盤螃蟹, 內有許多種類, 首先吃的是長趾方蟹 (Palatpatan); 第二吃的是瘤突斜紋蟹 (Kanatui); 第三則要吃白紋方蟹 (Ngungyud a Kalang); 第四吃的是細紋方蟹 (Valakawan); 其他如連額短槳蟹 (Alimangu)、褶痕厚紋蟹 (Kaiipet)、光手酋婦蟹 (Mavala su mata)、隆背瓢蟹 (Civet)、廣闊疣扇蟹 (Cinem)、環紋金沙蟹 (Kaluluk)、小厚紋蟹 (Ngangalepkep) 及底棲短槳蟹 (Taripcipan) 則在最後同時食用。此外, 不論何種螃蟹, 只要身體缺腳、缺螯等不完整的, 孕婦就不可食用, 因為怕生出來的小孩會如螃蟹一樣, 缺手缺腳。
育嬰婦和孕婦一樣是使族群延續下去的重要人物, 所以口感不好或長相不好的螃蟹也不食用, 如前述的種類。此外, 瘤突斜紋蟹 (Kanatui) 需在育嬰婦的小孩滿週歲時才可食用; 裸掌盾牌蟹 (CinRa) 則需在其小孩滿二十歲她才可食用。其他如長趾方蟹 (Palatpatan)、白紋方蟹 (Ngungyud a Kalang)、細紋方蟹 (Valakawan)、連額短槳蟹 (Alimangu)、褶痕厚紋蟹 (Kaiipet)、光手酋婦蟹 (Mavala su mata)、隆背瓢蟹 (Civet)、廣闊疣扇蟹 (Cinem)、環紋金沙蟹 (Kaluluk)、小厚紋蟹 (Ngangalepkep) 及底棲短槳蟹 (Taripcipan) 則無任何忌禁。
有三種螃蟹是男人不可食用的, 有褶痕厚紋蟹 (Kaiipet)、光手酋婦蟹 (Mavala su mata)、隆背瓢蟹 (Civet) 等。褶痕厚紋蟹 (Kaiipet) 是因其行為之故, 當它在潮間帶行動時, 會繞著岩石跑, 很不好捉。男人互相打鬥會一直繞著對方, 或仇恨時會跟蹤對方, 就如此種螃蟹一樣, 所以男人不可食用; 但當打鬥結束或達到目的時, 勝利的一方則可食用此蟹。而敗的一方仍不可食用, 因為怕會如此蟹一樣逃跑。光手酋婦蟹 (Mavala su mata) 是因它的眼睛紅紅的, 當男人打鬥時, 對方若比你強壯, 你只有眼睛發紅乾瞪眼, 就如此蟹一樣眼睛紅紅的;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男人在漁獵時, 沒有漁獲, 只有看著別人的漁獲眼紅, 故不食用此蟹。而隆背瓢蟹 (Civet) 是因其名字是陷害之意, 所以最好也不要吃, 以免被陷害。
有四種螃蟹只有老人可以食用的, 包括毛足陸方蟹 (Kakamaw)、司氏酋婦蟹 (Kaprupru)、花瓣蟹類 (KarcirciP)、銅鑄熟若蟹 (CituR) 等。毛足陸方蟹 (Kakamaw)、花瓣蟹類 (KarcirciP)、銅鑄熟若蟹 (CituR) 是因為吃完口腔會有澀麻的感覺, 會流口水。因老人已無社會價值, 故只適合吃這些口感差的螃蟹; 但司氏酋婦蟹 (Kaprupru) 的肉質很好, 可是因其表殼粗糙、有一粒粒的突起, 就像是老人的皮膚一樣, 而且為了表示對老人的尊重, 故此蟹只有老人才可食用。
其餘如火紅皺蟹 (Cinem nu anitu)、肝葉饅頭蟹 (Cinem nu anitu)、肉球皺蟹 (CituR nu anitu)、瘤突斜紋蟹 (Kanatui nu anitu)、光輝廇蟹 (Nanadang nu anitu) 及灰青近扇蟹 (Katu) 等六種不可食用, 其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它長得奇形怪狀或顏色奇特, 他們認為這樣的螃蟹是屬於陰間魔鬼的食物, 而人是不可以食用的, 否則會生病, 甚至死亡。通常這一類的螃蟹會在其雅美名稱的最後加上anitu, 有火紅皺蟹 (Cinem nu anitu)、肝葉饅頭蟹 (Cinem nu anitu)、肉球皺蟹 (CituR nu anitu)、瘤突斜紋蟹 (Kanatui nu anitu), 光輝瘤蟹 (Nanadang nu anitu)。另一類是因為早期在食用這種螃蟹時, 曾有人吃完此蟹即身體產生不舒服, 甚至死亡。如灰青近扇蟹 (Katu) 即含有劇毒。
討論
由漁人部落對螃蟹的名稱、採集與利用而言, 可見螃蟹在其文化具有重要的角色。我們也認為其對螃蟹的文化非常精細, 即使研究人員無法就現有分類書籍而鑑定的Plagusia sp. 與Liomera sp. , 都有雅美名稱及文化意義。另外, 當許多螃蟹在同一盤時, 孕婦的食用順序, 以及又將可食用的螃蟹區分為小孩、孕婦、產婦、育嬰婦、男人、老人等作法, 除了讓人驚訝其文化的細緻外, 這類文化的緣起也令人稱奇。第一作者與都蘭國中林正春老師在東海岸阿美族的都蘭部落調查其海洋漁獵文化 (未發表), 初步資料顯示大多數在其部落海岸出現的螃蟹並無特有的名稱, 更遑論有食用順序等文化, 可見在螃蟹方面, 雅美族的海洋文化較阿美族更為豐富。我們從潮間帶螃蟹的角度觀察其生態文化, 慶幸能來得及記錄這些豐富的內涵, 這對我們繼續儘速調查其他類別的生物, 也是一種鼓舞。
張燦穩 (1991) 蘭嶼椰油村雅美族人儀式性漁撈活動之漁場利用形態的調查報告中, 有關螃蟹的雅美名稱共有 40 種, 其中 10 種與本文具有相同的學名, 但僅細紋方蟹在該文中稱為valakalang, 與本文的 valakawan 相近。在文化意義上, 張氏與本文所指10種相同螃蟹中, 在食用上與本文意義相近, 但有關年齡、性別及禁忌等則僅粗略提及而無從比較。由此可見, 蘭嶼各部落間的螃蟹文化有些差異。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 除了歷史等因素外, 各部落的螃蟹資源數量與品質可能也是原因。但有關蘭嶼生物資源的調查研究, 目前都僅達生物名錄的階段 (鄭昭任, 1958; 林朝綮, 1974; 黃娟娟、游祥平, 1980; 張崑雄、鄭明修, 1980﹔吳鍚奎 & Romig, Barara, 1982; 游祥平, 1985; 杜銘章, 1987; 邵廣昭, 1988; 王安泰等, 1993; 王瑋龍、江永棉, 1993), 尚未達定量、相對數量之調查程度。因此, 要從資源本身去探討部落間民族生態的差異仍須更進一步的資料。
調查過程中, 我們觀察到雅美族吃螃蟹時均將蟹肉吃得很乾淨, 稱得上「物盡其用」, 採集的數量也在足夠食用後即停止。李亦園等 (1990) 指出蘭嶼雅美族人對海洋資源的利用, 具有一股文化力量, 促使海洋資源的利用不至於超量。但近年來, 已有雅美族人採集海邊生物以販賣到每週六在東清部落的黃昏市場, 供族人、觀光客及在當地工作的他族人士利用。雅美族由自給自足社會的自然資源利用型式轉換為另一個具有商業、資本主義色彩的型式時, 對文化本身及自然資源的影響值得我們注意。
李亦園等 (1991) 綜合對蘭嶼雅美族人空間觀念及其變遷, 認為外來文明正使雅美人陷於一種混亂、不協調而又激憤的狀況。蘭嶼何去何從?蘭嶼演變雖非吾人所能預測, 但建議儘速建立雅美族文化與自然資源關係的資料, 並防止環境的惡化, 根據聯合國里約熱內盧有關原住民宣言, 相信雅美族生態學的調查研究結果對未來蘭嶼的永續發展具有重大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王安泰 1993 蘭嶼地區海岸貝類調查研究 台東縣椰油國民小學編印。
王瑋龍、江永棉 1993 蘭嶼的海藻 臺灣大學海洋學刊 1993 31: 83-100。
王嘉祥、劉烘昌 1996 台灣海邊常見的螃蟹 台灣省立博物館 135頁。
吳錫奎 & Romig, Barbara 1993 蘭嶼產的一種海鹿 (裸鰓類)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35(3/4): 149-153。
杜銘章 1987 蘭嶼闊尾青斑海蛇生態之研究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亦園、王俊秀、許木柱、鄭先祐、關華山、余光弘 1990 科技文明對蘭嶼雅美文化衝擊之文化生態學研究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510 頁。
李亦園、王俊秀、許木柱、鄭先祐、關華山 1990 科技文明對蘭嶼雅美文化衝擊之文化生態學研究第二年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22 頁。
林朝綮 1974 蘭嶼之貝類及其動物地理 中國貝誌 1: 42-63。
徐瀛洲 1982 蘭嶼雅美族漁撈:回游魚 台北 南天書局 311 頁。
林綱偉 1986 蘭嶼雅美族的環境適應與變遷 台大地理所碩士論文 142 頁。
邵廣昭 1988 蘭嶼的亞潮帶魚類相與其群聚構造 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 31: 51-69。
張崑雄、鄭明修 1980 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海洋生態及景觀資源之調查分析 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張燦穩 1991 蘭嶼椰油村雅美族人儀式性漁撈活動之漁場利用形態 地理研究報告 17: 147-192。
張燦穩 1991 蘭嶼椰油村雅美族人漁場利用形態 師大地理所碩士論文 218頁。
游祥平 1985 臺灣蘭嶼島之陸棲寄居蟹 Journal of Taiwan Museum 38 (2): 59-64。
黃榮富 1989 台灣河口域沙蟹科、方蟹科及和尚蟹科之蟹類研究 國立台灣海洋學院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127頁。
游祥平、黃榮富 1997 台灣產梭子蟹類彩色圖鑑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1997。
黃娟娟、游祥平 1980 蘭嶼島沿岸之甲殼類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23: 157-179。
鄭惠英 1982 雅美的大船文化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7: 95-155。
董森永 1997 雅美族漁人部落--歲時祭儀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60頁。
鄭漢文 1996 雅美族的民俗植物 東台灣研究 1: 67-104。
鄭昭任 1958 記蘭嶼的蝦虎亞目魚類 中國水產 67: 2-3。
聯合國, 1993,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報告1992年6月3至14日, 里約熱內盧, 第一卷: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決議, 聯合國, 紐約。
衛惠林、劉斌雄 1962 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 284頁。
鹿野忠雄 1930 紅頭嶼чт族ソ 植物名, чт-е。第二卷。
鹿野忠雄 1938a 紅頭嶼чт族ソ大船建造シ船祭 人類學雜誌 53(4): 141-142。
鹿野忠雄 1938b 紅頭嶼чт族ソ粟ズ關ォミ農耕儀禮 民族學研究 4(3): 407-420。
鹿野忠雄 1941a 動植物名プベ見ギミ紅頭嶼シдУ⑦諸島シソ類緣關係。人類學雜誌 56(8): 434-446。
鹿野忠雄 1941b 台灣原住民族於んミ數種栽培植物シ台灣島民族史シソ 關聯。人類學雜誌 56(10): 522-528。
鹿野忠雄 1946 дЁ海峽メ中心シオミ台灣ёиユэШз⑦ソ文化關係-動植物語彙プベ見ギミ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 1: 113-161。
奧田彧、岡田謙、野村陽一郎 1941 紅頭嶼чт族ソ農業, 大南洋 (文化ソ農業) 325-372pp.
Alcorn, J.B. 1995 The scope and aims of ethnobotany in a developing world. In the Ethnobotany: Evolution of a discipline. Eds. R.E.Schultes and Siri Von Reis. Dioscorides Press. 23-39.
Beauclair,Inze De 1958 Fightings and weapons of the Yami of Botel Tobago.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9:191-276.
Dai Ai-yun, Si-liang Yang 1991 Crabs of the China seas. China Ocean Press. 682pp.
Martin, G. J. 1995 Ethnobotany: A method manual. Chapman & Hall Press. 268pp.
Prance, G.T. 1995 Ethnobotany: Today and in the future. In the Ethnobotany: Evolution of a discipline. Eds. R.E.Schultes and Siri von Reis. Dioscorides Press. 60-68.
Roosevelt, A. 1985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Amazon before the conquest: Beyond ethnographic projection. Advances in Economic Botany Series, vol. 7. Bronx ,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30-62.
Investigation of Intertidal Crabs Culture of Iratay Village, a Yami Tribe in Botel Tobago Island, Taiwan
Chiung-Shi Liu, Chung-Ling Huang, Shi Mangbang, Fong-Ming Su, Hsi-Te Shih
Abstract
After reviewing the ethnoecological literature about indigenous Yami People in the Botel Tobago Island, Taiwan, we studied the intertidal crab culture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Yami people and nature resources.We collected intertidal crabs and investigated the Yami culture of Iratay tribe in the Botel Tobago Island from January to June 1998. We collected 25 crab species which all have Yami names. Nine crab species have Yami names by their appearance, three species by behavior and five species by people's belief or worship. The Yami men and in most case women, collect intertidal crabs mainly in coral reef. The traditional belief often affects their collecting area, time and species. Among 25 crab species, 19 are edible which The Yami peoples have their rules or taboo according to human age, sex, pregnant or not, etc. Furthermore, when there are a plate of many cooked crab species, the pregnant women should follow the eating sequence by species and avoid to eat broken crabs.
Key words: Botel Tobago Island,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crab, culture, ethnoecology.
Copyright © 2023 Hsi-Te Shih